首页> 详情

中华艺术宫荟萃世界美术珍品

2012-09-24 |浏览:141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实习生 居嘉 记者 李君娜    国庆期间中华艺术宫五大展览中,“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在彰显中华艺术宫拥有国际一流展示平台的高端品质的同时,也将让广大艺术爱好者经历一次国际艺术之旅。    展 览位于中华艺术宫8楼。约1185平方米的3个展厅中,将呈现来自大英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法国雨果博物馆、美国惠特尼美术 馆、日本著名博物馆以及墨西哥驻沪领馆等7个国家的著名艺术博物馆和机构倾情奉献的100件艺术珍品。世界艺术史中的珍贵藏品、古典艺术大师的遗世佳作以 及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中的代表作品,以雕塑、绘画和装置等丰富的艺术样式综合呈现给中国的观众。采用强烈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雕塑 《大理石男肖像》,颇引人 注目。这座身份不明的男性头像大约创作于公元80-90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最初安在一座全身雕塑上,细节采用泥灰和上色以进一步增强逼真的效果。另 一尊《红色女子头像》散发着作者哈维尔·马林的个性魅力,表达重点并非体现在对于体格上的描绘,而是在于对于人体完美比例的诠释。特别是夸张雕琢下的嘴 唇,让人联想起了奥尔梅克人的形象,赋予了极致的细节。    由阿姆斯特丹市出借,现藏于荷兰国家博物馆的帆布油画 《读信的蓝衣少妇》 是约翰尼斯·弗美尔大约在1663年至1664年创作。温馨的画面中,吸引女主角目光的是一封信,她刚刚收到了这封信,信的第二页还在桌子上,墙上的地图 可能暗示着写信人。弗美尔通过精巧运用光和影在空间描绘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另一个技巧是仅仅展示物体的一部分,如桌子、椅子和地图,但足以让人想象出其 余的部分。现藏于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的帆布油画《伊莱》是亚历克斯·卡茨描绘他艺术家朋友洛伊斯·多德的儿子。卡茨的作品在抽象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找到 了一种平衡,而肖像成为他探索如何对形状和颜色进行净化的一种载体。    白色墙面上一排并列的红色装置也颇有视觉冲击力。作品中,11 个面具表面盖满了红线,红线汇聚在下一层上的线团中。该作品是陈玉琼于1998年创作的《无题(红色面罩面具)》,表现了陈玉琼对文化身份、全球政治和贸 易问题的思考。这些面具包括作者自身的蜡质面具、动物、人类漫画,以及来自流行文化的人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鸾凤齐鸣——当代女性艺术展” 树美术馆开幕

下一篇: 新院体瓷上绘画引假日参观潮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