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本土雕塑家汇聚展成果

2012-11-18 |浏览:2406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本土雕塑家汇聚展成果

“内循环”深圳当代本土雕塑艺术作品展在蛇口海上世界体验馆开幕。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实习生 刘鸥 文/图

 

  11月17日下午,“内循环”深圳当代本土雕塑艺术作品展在蛇口海上世界体验馆开幕。这也是10年来,深圳本土艺术家雕塑作品首次进行集体展示,打破了雕塑相对冷清的状态。

  展览展出了戴耘、杨光、李晓林、张齐努、何华、任磊、邓西文、彭立彪8位深圳本土艺术家的雕塑作品20余件,展示出深圳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

  8位艺术家展20件作品

  本次雕塑展的形式丰富多样,是以戴耘为代表的深圳本土艺术家的一次汇聚,展现了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坚守纯艺术领域的追求者们多年的成果。戴耘的砖语系列《琴砖》、《新物种系列》、《造像东方维纳斯》等作品依然唯美厚重让人回味,何华装饰韵味浓厚的《晨歌》、张齐努后现代情结的《n立方的绿》、杨光综合材料所表现的《衣物》、彭立彪大胆而又充满表现力的《抬起手臂的女人》、任磊充满表现张力的《大胖子》和“天使版”思想者《小天使》,邓西文极具诙谐调侃的《千钧一发》等优秀作品齐聚。艺术家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目光切入当代生活,在创作中大胆采用多种手法及各种材质,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自由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美,大胆突破了雕塑的传统概念和定义,多件作品已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或被美术馆收藏。

  策展人、雕塑家戴耘表示,内循环’深圳当代本土雕塑艺术作品展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将关于这座城市的当下感受表达出来。揶揄、调侃、唯美、图腾、停滞,它提醒人们更多的关注我们的日常生活,珍惜当下,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时间’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在诧异和惊赞中,对生活现象的背后有所领悟和反省。”

  寻找差异性的独特

  此次雕塑作品展,戴耘共有多件作品参展,他认为,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本土”是一个“建构”的概念,建构’意味着不断变化和新意义的不断生成。‘本土’应该不单指人们的出生地和生长地,还是一种地域文化经验的形成和培育。”

  戴耘说:“在全球化的时代,生活的流动性加强了,‘本土’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有弹性,也越来越重要。当人们因为对特定地域的介入,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发生了交流、碰撞和融和之后,会更新地方性经验,这种地方性经验就是‘本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本土经验看作是一种有差异、有地域特色的存在。越是在一个趋同和全球化的时代,人们越是要寻找差异,越需要寻找和表达那些个性化的、差异性的独特的地域感受和生存经验。

  “艺术品不仅要具有外在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要求能通过内在的气质感染观众,也就是雕塑作品要富有意境。”深圳大学美术系教授刘子建评价,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深圳雕塑家的创作水平,深圳包容、年轻的特性,造就了艺术家们特立独行,风格鲜明的创作特色。他说:“雕塑是利用立体造型来表现对象,它不同于平面的绘画,既不显示油画的笔触与色彩、也无法表现中国画的笔墨与章法。观众欣赏雕塑不止于通过视觉,要经过思维才能感受到物象的现实性。雕塑是利用立体造型的特点来表现人与物,观众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具有现实性的立体物象,这种美感是一种立体的视觉艺术美。研究雕塑艺术,就要探讨这种特殊的艺术美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韩国当代艺术展“无等传说”在河南美术馆举办

下一篇: 欧洲雕塑展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