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开展

2012-11-21 |浏览:218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黄色背景的女人头像》,卢西安·弗洛伊德作品。南都记者李昶伟摄
 
《黄色背景的女人头像》,卢西安·弗洛伊德作品。南都记者李昶伟摄

  南都讯记者李昶伟 发自北京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英国过去的三百年历史,“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 0年”11月14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威廉·特纳、卢西安·弗洛伊德、亨利·摩尔等英国艺术家的作品将展出。

  特纳、弗洛伊德、亨利·摩尔都来了

  这是国内首次全面展现英国历时300年的美术发展状况。来自英国西北部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18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80件展品涵盖油画、版画、水彩、素描和雕塑等形式,时间跨越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既有先锋派画作,也展示传统绘画作品。从传统的历史和宗教主题,到英国艺术中最为人熟悉的肖像画和风景画,其中包括著名的威廉·特纳、卢西安·弗洛伊德、亨利·摩尔等英国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出的艺术家大都为世界艺术史的名家,尽管带来的很多是小部头作品,却能完整呈现18世纪中期到今天的英国绘画发展情况。”本次展览中方学术主持李建群告诉南都记者。

  卢西安·弗洛伊德是深受许多中国艺术家喜爱的肖像画家,此次展出的弗洛伊德作品是一幅造型洗练的真人大小无名中年妇女头像。而被认为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的特纳则展出了不同阶段的两幅作品。李建群认为,特纳早期的《汤利府》和晚期作品《浅水处的加莱海滩:渔民捡拾鱼饵》差距特别大,“早期的特纳刚出道,他的画作非常真实地记录风景,更接近荷兰画派,而到了晚期则形成了一种崇高风格,更像一首壮丽的史诗。”

  呈现英国转型期缩影

  “这些作品是英国转型期的缩影,”李建群说,“现代英国艺术所走的道路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看这个展览,能看到英国社会面貌的变化。他们看世界的变化、他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他们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英国西北部地区的艺术繁荣受益于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也因此使得富有的制造商与商人们能够资助和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同时能大量收藏优秀作品。据李建群介绍,这80件作品覆盖的300年是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历史这样一个阶段,生动记载了英国从传统岛国到现代国家的转型期。

  据悉,“英国美术300年”在北京的首展时间持续到12月21日,之后还将在1年内在沈阳、南昌、广州、郑州和长沙等5个城市巡展。

  拍品

  元代长卷《江山胜览图卷》亮相

  南都讯 记者陈晓勤元代纪实风情长卷《江山胜览图卷》将亮相今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

  《江山胜览图卷》为元代王振鹏(亦写作“朋”)作于1323年的水墨绢本,纵48 .7厘米,横950厘米。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元代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迎娶活动、南戏、杂技、医药等,共画1607人、494幢建筑、68艘船只、108头牲畜、87只鸟。故宫博物院专家余辉表示,《江山胜览图卷》是一件堪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媲美的纪实性风情画长卷。

  保利拍卖学术顾问、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刘金库告诉南都记者,“这幅图详细绘制了人们在江南的生活,有可能是呈送给当时决策者看。”据他介绍,它曾是乾隆时期清宫重要藏品,上世纪初时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清宫紫禁城,一度存入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伪满灭亡后,该卷从“小白楼”散佚出去,先收藏在沈阳的郎某手中,后流入海外某私人藏家手中,辗转至欧洲尤伦斯艺术博物馆收藏,为其镇馆之宝。

  作者:李昶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_中国写实画派八周年画展作品选

下一篇: 35件国宝级书画深圳展出 曾被盗运出宫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