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中国美术的“大宅门”在深圳上演

2018-02-09 |浏览:4475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的记忆——— 大雅宝胡同甲2号文献研究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
  2月6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的记忆———大雅宝胡同甲2号文献研究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居住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日常生活与艺术交往的细节、美院教学与艺术创作的场景,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用文献展的方式为大家揭秘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超然地位的“文化大宅门”背后故事,共同走进一段我们熟知的新中国美术史。该展将展至3月4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大宅门”
  对于开国大典、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选集、第三套人民币等这些重要事件和事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你可知道这些创作的背后都与“大雅宝胡同甲2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三进院子,25间房子与中央美院的渊源超过40年,先后入住30多户家庭。包括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董希文、李瑞年、王朝文、滑田友、彦涵、祝大年、吴冠中、张仃、黄永玉、常睿、万曼、周令钊、侯一民等美术界知名人士都在此胡同居住过。徐悲鸿、齐白石、吴作人、肖淑芳、黄苗子、华君武、沈从文、郭沫若等文化艺术界名人也经常往来于此。这里不仅是一个美院宿舍,更是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艺术与文化生态圈。正如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所说,曾经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大宅门”。
  南都记者了解到,大雅宝胡同甲2号,地理位置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处大杂院。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它却堪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一段传奇。这里曾经是徐悲鸿重组国立北平艺专时的教师宿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家属院,曾经住过几十位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大师,很多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就诞生在这个狭小的院子里。
  李小可表示,“我感觉它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文化家园。这里头居住过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设计、雕塑和美术理论或者研究历史的艺术大家。而这些大家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形象设计师与新中国美术开拓者
  展览开幕之后,李小可以《我心中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为题,作了一堂生动的讲座,讲述了他记忆中生活在这个胡同里的大师们的生活趣事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需要新的形象立于世界之林。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家们,在忙于中央美院的教学工作之余,很多都参与到为新中国形象设计的历史性工作中。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美术家张仃,艺术风格被称为“毕加索加城隍庙”,他与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邻居周令钊一起组成国徽设计小组,还亲自参加了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枚国徽悬挂安装的仪式。开国大典前夕,年仅30岁的青年油画家周令钊还和夫人陈若菊一起,共同绘制了新中国第一张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家又一次聚集在一起。油画家董希文负责浮雕《武昌起义》的起稿工作,雕塑家邹佩珠负责手绘制图,而同住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邻居滑田友则完成了浮雕《五四运动》的创作。木刻家彦涵有着多年战斗的经历,曾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渡过黄河,所以他成为设计浮雕《胜利渡长江》的最佳人员。艺术家们将自己与时代相连,也把最好的艺术年华献给了新中国。
  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家们是一个肝胆相照的群体,谁在艺术上有创新、有新成就,全院都高兴,大家都有光彩;谁遇到挫折、受到非议,都有人站出来说话。所以在新中国“取消中国画”的民族虚无主义浪潮中,李可染和邻居张仃,以及刚归国不久的罗铭结伴,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江南写生,他们希望通过写生的方式去改变中国画的困境。写生归来后,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举办了写生画展,为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一股春风,也为中国画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览为观众展现了鲜活的文化现场
  当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中国画画家在为“中国画改革”问题进行艰辛探索的同时,住在这里的油画家们正在为“油画民族化”做自己的努力。新中国最重要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便诞生在董希文狭小的画室里。除此之外,在大雅宝胡同里甲2号还居住着很多工艺美术家,他们为新中国的装帧设计、建国瓷烧制,乃至壁毯、染织等工艺美术的发展,甚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筹建工作,都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家们在校是同事,一起忙教学搞创作,回家是邻居,是亲人。孩子们每天在一起哄闹,大人们在一块儿唠嗑,上班同行,在家谈艺,几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从工作到生活都多了不少交集。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可染可以时常征询董希文对自己作品的看法,黄永玉能够和李可染一起拜访齐白石,大院里的人可以看李苦禅耍大刀,听李可染拉二胡,听黄永玉弹手风琴……
  虽然这几十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艺术道路和观点,却互相尊重、理解,不但创造了让人称奇的、中国童话式美好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更一起创造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辉煌。而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精神和气质也在他们下一辈人的身上不断传承、发扬。此次《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的记忆——— 大雅宝胡同甲2号文献研究展》也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为观众讲述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为我们回溯那段辉煌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文化现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 绿色时空———当代美术名家上海邀请展”举办

下一篇: 首次展出!130幅照片尽览广西“生态四宝”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