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艺术宫新辟常设展“海上明月共潮生——中华艺术宫藏华人美术名家捐赠作品展”。150余件展品,均来自历年来艺术家及家属向中华艺术宫(前身为上海美术馆)捐赠的珍贵藏品。
展览共分为“春江推潮后来人”“融合中西为吾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与“为有墙外暗香来”四部分,展示了吴湖帆、谢稚柳、钱瘦铁、唐云、关良、林风眠、丰子恺、贺友直、李青萍、萧勤等人的作品,呈现出华人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进程中的多元探索。
“春江推潮后来人”单元展示的作品,出自“汇入我民族固有之美术,抱持其以往之光荣”的艺术家之手,展示包括谢稚柳、唐云、江寒汀、吴湖帆等人的作品。他们曾接受过系统的文人画训练,在传统艺术中浸淫多年,传统绘画功力非常深厚,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何对待汹汹而来的西方文明,关乎本国的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现代化转型,这是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曾在思想界经过反复的大讨论。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美术界。“融合中西为吾志”这一单元,涵盖了林风眠、关良、吴冠中等融合中西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各呈风姿的艺术作品,显示了在“中西融合”宏大命题之下,个人所作的多元探索。
为人生、为大众的艺术,是在近现代美术启蒙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美术思潮。传统文人画的精英化倾向以及脱离民间大众生活的弊端,在近代知识阶层中引起了普遍的反省。抗战爆发之后,救亡压倒启蒙,为大众的艺术成为主流。紧贴时代、反映民间大众真实生活的艺术图式,直至今日依然影响着美术创作。“敢叫日月换新天”部分展示了包括丰子恺、贺友直、刘旦宅、沈柔坚等人的作品。
“为有墙外暗香来”这一单元主要呈现曾长期生活在海外、受到西方艺术观念影响的艺术家作品,包括贺慕群、李青萍、萧勤等艺术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西洋味道,也有自己的个人风格。他们不同于文化上保守的传承派,也不同于以“中西融合”为志向的革新派,其作品中有中国元素,但总体面貌更倾向于学习西方。他们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