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黄河流域史前彩陶首次大规模在湘展出

2018-09-08 |浏览:255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9月7日,中华文明特展系列“彩耀中华——黄河流域史前彩陶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展出。
  本组照片均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范远志 摄
  9月7日,中华文明特展系列“彩耀中华——黄河流域史前彩陶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来自半坡、庙底沟、马家窑的黄河流域史前灿烂的彩陶文化集中亮相长沙,免费对公众开放参观。据了解,这是史前彩陶文化在湖南首次大规模展出。
  华夏的“华”或是“花”的谐音表达
  此次展览联合了五省四地的文博机构,共展出108件精美的黄河流域史前彩陶,其中不乏珍贵文物,许多彩陶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
  展览分为“人鱼之悦”“华夏之花”“大河之舞”3个单元,以黄河流域三大彩陶文化代表——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主线,以史前陶器上丰富的纹饰、强烈的色彩对比,呈现出史前艺术无穷的魅力。其中以半坡文化的鱼纹,庙底沟文化的花卉纹,马家窑文化的漩涡纹、蛙纹等,最具特色。
  记者在现场看到的花卉纹彩陶钵,白色陶衣上绘出黑彩圆点和弧边三角形,衬托出白色的花卉纹。据介绍,这种花卉纹几乎遍布当时大部分原始文化村落,除了整个黄河流域之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洞庭湖地区,甚至内蒙古、甘肃、山东等地均受到它强大的文化影响。
  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讲师宋海超介绍,庙底沟文化的花卉纹,有专家认为华夏的“华”有可能就是花卉纹“花”的谐音表达。这些装饰着美丽图案的彩陶,反映了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和审美情趣,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彩。6000年前以彩陶传播为象征的艺术浪潮,更是标志了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
  黄河流域彩陶与欧亚彩陶之路
  展览现场,马家窑出土的涡纹纹彩陶腹耳瓮也受到关注。它的颈部外装饰有一周三角纹,腹部采用黑彩描绘逆时针漩涡纹。黑色的旋线作为纽带连接旋心,旋线上下重置,像波浪不断地循环翻腾。俯视这些旋纹,器物的口部像一个大的漩涡,使人产生一种晕眩感。
  据介绍,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这一段时间,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到中亚的安诺文化,再到东南欧的库库坦尼文化,都出现过类似的纹路,此外庙底沟文化的弧边三角也在其他区域内均有发现。
  策展人、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说,由于所处年代较早,没有文字记录,目前考古学界对此有两种看法,但并无定论。一种认为不论是自东向西、从西往东,还是从中亚往两侧传播,都反映文化的流动与传播。另一种认为只是文化之间的偶然现象,不存在联系。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古工作交流与合作的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个可信的结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下一篇: 2018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将于9月19日至25日开展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