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美术史与世界性的构建:记中国第四届高等院校美术史年会

2010-10-27 |浏览:171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9月24日至25日,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史论系承办的“美术史与世界性的构建——暨中国第四届高等院校美术史年会”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二十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美术观察》杂志等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教授,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国民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著名学者仲呈祥教授、曹意强等九名特邀嘉宾。开幕式由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陈平教授主持。周校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介绍了上海大学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接着,嘉宾仲呈祥教授和曹意强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美术史与世界性的构建”,研讨会分为六个板块:
  世界性与跨文化研究;
  世界性与视觉艺术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外国美术史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风格与形式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美术史方法论研究。
  会议特邀著名美术史学者薛永年、王镛、尹吉男、潘耀昌等十二人作为各板块讨论会的学术主持人和评论员。会议的评论环节和提问互动,体现出思想的碰撞,不时有激情的火花闪现,迎来阵阵掌声和笑声。
  本次年会是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大背景下召开的:首先是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其次是中国正在积极申办和筹备2016年的世界艺术史大会,同时我国的艺术学学科构架也在经历着重要的改革期。这无疑使本次大会的主题“美术史与世界性的构建”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视觉艺术历来是人类共同的交流语言,它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力量;而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从一百多年前在德语国家草创,发展到今天,研究的视野和疆域在不断扩大,成为人类智性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构建力量。在世界性的广阔视野下,继承与研究我们古老的艺术史传统,借鉴世界上先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提升我们的认识与研究水平,以突显中国艺术史学术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度,这是中国美术史学者的理想,也是这次会议为之努力的动力。
  早在2010年1月份,组委会就确定了大会主题,并向全国发出了会议通知,得到了各地专家学者热烈响应。到会前为止共收到论文50余篇,收入论文集48篇,共50万字。这些论文全部都是专门为会议写作的未刊作品。许多文章的写作和发言,体现出了可喜的新视角、新方法。
  本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讨论话题丰富,时空跨度大,同时又统一于大会主题。其中既有古代艺术研究,又有当代艺术研究;既包括了建筑、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史的研究对象,也涵盖了当今视觉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包括了当代设计史、展览史研究等内容。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透视出当今艺术史研究视域的不断扩大。
  二是有不少论文和发言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文字优美,具有启发性。更为可贵的是,有不少学者的论文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深入到具体的问题、个案和历史情境中,利用实物、文献和多学科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路上均有所突破。
  三是本次大会参与面广,除了中央研究机构、十大美院及综合性大学的史论院系之外,还邀请了不少第一次参与年会的地方院校的学者。与会代表和发言人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也有一些优秀的在读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外国留学生参会。
  在2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邱瑞敏院长代表上大和美院的领导向大会致闭幕辞。他对大会所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表示祝贺,并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今后能够积极参与上海视觉文化的研究活动。在闭幕式上,陈平教授对会议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年会主要发起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发表了讲话,对年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宣布了年会理事会的决定:下届年会将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最后,南京艺术学院代表、南艺美术史论系主任樊波教授发表了讲话。
  本次大会以26日代表参观上海世博会而完满结束。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培育美术评价新取向

下一篇: 为何哈佛如此看重艺术教育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