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中国画)胡漫染(天津美院) 蝶恋图(中国画)杨杨(天津师大) 青春如歌(中国画)苏振宇(天津美院) 暗香(中国画)陈慧婷(天津师大) 思年华(中国画)王子月(天津美院) 荷塘清幽(中国画)陈捷(天津工艺美院) 春暖(中国画)李秀源(天津师大) 画室中的喜与忧(中国画)张洪波(南开大学) 乌仁其木格的聚会(中国画)傲登高娃(天津美院) 花恋水(中国画)杨娜(天津美院) 假日(中国画)潘梦露(天津美院) 记写徽州所见(中国画)徐德君(南开大学) 苹果熟了(中国画)周郡(天津工艺美院) 枝的写意(中国画)张晓娟(天津工业大学) 冬韵(中国画)王海霞(天津工艺美院) 晚年(中国画)周佳(南开大学) 听说近些年在美术专业大规模扩招,视觉、传媒等新兴专业大量涌现,设计专业学生占据部分美术学院大半的同时,很多高等院校的中国画专业招生却几乎达到门可罗雀的程度,不禁为中国画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感到忧虑。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精华,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统文脉的维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美术专业都设有中国画专业,但是相比其他美术专业而言,中国画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天津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中国画创作成果丰硕,异彩纷呈。其中不少作品体现了中国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对天津现当代中国画优秀画家作品的学习与探究,以及对自己生活见闻和艺术实践的提炼与解读,以笔墨辉映时代,以丹青彰显真情。 在山水画方面,《记写徽州所见》以勾皴点染表现徽州古朴景色,别具清逸静雅的气象。在人物画方面,《晚年》将写生与笔墨情趣融合于人物形象中,以形写神,形神兼具;《假日》用淡逸水墨表现都市青年男女的休闲状态,让观者寻觅各自的体悟与诠释;《黄河船夫》、《候鸟》、《乌仁其木格的聚会》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造型精谨,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花鸟画方面,《暗香》、《春暖》、《荷塘清幽》以工笔细腻描绘荷塘等景物,尽现自然界中的天籁之美;《深山藏石榴》、《芳容余馨》则在写意中展现花木生机,充满儒雅雍容的意趣。 综观天津高校学生中国画作品,可以窥见当代中国画面貌的多样性:有的心追意摹传统国画独有的风采,有的锐意求索新时代的情貌,有的探讨“新文人画”的神韵,有的向西洋绘画大踏步靠拢(如向水彩画、装饰画乃至现代抽象派、超级写实主义派等画种或流派靠拢)。面对这种丰富多样的局面,著名美术史论家王振德教授指出:“中国画十分注重艺术表现,尤其注重笔墨基本功的训练和画家自身的修养……但更为重要的是构成这种表现形式的内在基质,即中国画是最形象、最深刻表现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精髓的艺术之一……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民族的精神特质即是中国画的特质。从这里派生出中国画的优点和特点,同时也派生出中国画艺术的局限性。而其优点、特点与其局限性几乎是同步发展着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画表现形式与内在基质的关系,处理好“画内功”与“画外功”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中国画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 |
上一篇: 叹为观“纸”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