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书画收藏两昆仑

2010-10-27 |浏览:2032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任嘉尧
    我国传统绘画书法价值甚高,历代文人悉心收藏。至二十世纪以来,收藏之风益盛。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等均为大画家兼收藏家。在众多收藏家中,不能不提张伯驹与朱福元两先生。两位均以毕生精力,将其收藏之书画珍品,无私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其爱国精神永垂史册,值得大大发扬光大。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张镇芳之子(张镇芳为袁世凯旧部)。张伯驹1927年起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稽核、经理、董事等职,平生致力于收藏古代书画文物,精通鉴别书画文物亦喜好写诗填词、通晓京剧。张伯驹乃民国四公子之一,另外三位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红豆馆主溥侗。

    张伯驹家道豪富,自己也是盐业银行董事,一生最大的爱好,是收藏中国珍贵书画,曾言:黄金易求,国宝难得。他从30岁到60岁,乐此不疲,尽心尽力。他所收藏的书画极其名贵,都是用黄金、宅院、首饰等换来的。他从傅心畲手里用四万大洋买得陆机 《平复帖》;他把一所宅院卖给辅仁大学、用美元换成二百二十两黄金,加上潘素变卖一件首饰,凑成二百四十两黄金,从玉池山秀老板那里换到了北齐至隋期间的大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范仲淹手书《道服赞》是用一百一十两黄金购来的。李白字《上阳台帖》、唐寅《蜀官妓图》也是重金购来的。张伯驹收藏书画有个信念:“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张伯驹、潘素夫妇决定把 《平复帖》、《游春图》等八件稀世书画捐赠给国家,由国家文化部沈雁冰部长颁发奖状。这是张伯驹平生又一件得意的大事。

    另一位收藏大家朱福元,曾被启功先生称为:“当代私人收藏家,以朱福元先生为世界第一。 ”

    朱福元(1919-2009),字葆初,江苏昆山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夫人方苇一起远涉东渡日本谋生。夫妇两人起早摸黑,胼手胝足,数年间在东京闹市开设赤坂饭店,经营中华料理,适应日本人口味,艰辛创业获得成功,一时间皇家贵族、豪门巨贾、文艺名流或平头百姓,均趋之若鹜。在长期海外生活期间,朱福元目睹我国古代书画流失国外而痛心疾首,乃以勤劳所得,悉心在日本民间收购收藏历年、特别是二战期间流失之中华古代书画,终有所获。朱福元每每返国,常与赵朴初、刘海粟、亚明、谢稚柳等切磋琢磨,数十年,其书斋昆仑堂拥有从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千余年的珍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001年1月,朱福元渐感年事已高,书画珍品家藏不如国藏,遂将其珍藏的书画三百余件无偿捐献给国家,昆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昆山建立昆仑堂美术馆,当年开馆仪式当地党政要员和国家文化部代表均出席庆贺。现在昆仑堂美术馆公开开放,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奇葩。
    朱福元先生自奉俭约,为人宽厚笃诚。笔者与葆初兄为同庚好友,遂赞曰:福缘深厚,福至心灵,千年翰珍回归故里;元出世家,元爱祖国,一生勤俭启迪后人。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书画构成论

下一篇: 坚持维护中国画笔墨的神圣地位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