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

2012-09-12 |浏览:269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力,幼儿乐意将自己的认识通过他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绘画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绘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实际操作时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一、教师首先要更新绘画教学观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领域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具体地说,在绘画活动中,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从临摹开始,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内容之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开拓幼儿的求异思维,让幼儿敢于求异、善于求异,培养他们表现美的意识,创造美的愿望,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现客观世界,发挥自己独有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奠定求异思维基础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何况是三尺孩童,他们的思维与表现都基于耳闻目睹。教他们绘画,必须领他们走进生活,去观察客观事物,去欣赏鉴别美的世界。幼儿如果没有观察力,永无穷大不敢求异,永远也没有创造,永远只能是“复制工人”。只有在观察过程中,幼儿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才能发现某事物的形象特征及某一特定环境里所发生的事等,使他们的画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1、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幼儿观察的方法。对于美的观察,幼儿总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经常带幼儿嬉戏于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引导他们欣赏树木花草、蓝天彩虹、鸟飞蝶舞,聆听鸟语蛙鸣、水流浪涌;在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后,引导幼儿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墙画壁挂,新颖的橱窗设计、热闹的节日装饰、玩具等,当幼儿由衷地发出感叹:“哇,真美呀!”时,我们再启发他们:“哪里很美?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局部到整体,从远及近,从上到下等有目的、有计划、按顺序的观察和欣赏,启发幼儿说出事物的色彩与特征,逐步提高观察力,同时也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教幼儿鉴别观察,进行求异思维的基础训练。首先教幼儿学会鉴别观察物体,比大小、鉴别颜色、区别形体等,发现物体独特的地方及两物体间的联系;然后教幼儿学会鉴别观察画面,发现客观事物与画面表现的差异与联系,找出他人作品的优点。正如大画家达芬奇说的:“观察是智慧的重要的能源”。在比较鉴别观察中幼儿进一步掌握物体的内在本质,吸收学习他人的经验财富,提高观察的敏锐度、深刻度,从而初步发展幼儿求异思维。
      3、善于激励幼儿勤于观察,形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幼儿只有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才能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积累大量的形象表象,为进一步的绘画、学习作准备。为此,我们在自然角里引导幼儿长期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变化、小鱼乌龟的各种开头形态等,并用绘画形式记录和描绘下来;引导幼儿观察操场上大榕树的四季变化;蹲下来和幼儿一同看蚂蚁怎么搬家,蜗牛怎样爬上花盆等,采取启发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兴趣,促使幼儿经常观察习惯的养成。
三、丰富多样的绘画教学内容形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十分重要,幼儿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有生动形象的作画表现力。只有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发挥求异思维的潜力,别出心裁地画出生动活泼的形象来。 幼儿绘画教学中,内容形式比较多样这有利于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根据提供的作画材料不同有:手掌印画、纸团压印、泡泡画、棉签画、吹画、水彩画;还可以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如:水泥地上、瓷砖壁、大白纸上、长卷布匹上等等。另外根据要求的不同还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想象画等。比如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点、线、形,具体的如曲线、不规则线条、半圆形、圆形、锯齿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发散性地联想“象什么”并进行添画游戏,或者提供物象图片、范图让幼儿想象这些东西象什么,如:手象什么、花瓶象什么等展开联想,并大胆地描述表现。其次还有听故事、听音乐想象创作。我们可以经常运用录音让幼儿欣赏一些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欣赏后加入一些绘画知识元素,让幼儿想象画出故事情节、儿歌内容。例如大班的听故事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我首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感受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接着引导幼儿想象画出小女孩的其他美好愿望、或怎样帮助小女孩。除了欣赏文学作品以外,欣赏音乐作品也可以参与到绘画活动中。组织幼儿欣赏一些名曲,让幼儿在欣赏过后用线条、色块等绘图式表现出来。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蓝色梦幻曲》,民乐《金蛇狂舞》等可以引导幼儿用冷暖色的线条、色块来表达对音乐作品安静与热闹的理解。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不过多干预,而是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表达,大胆展示自己即可。在平时的作画时间中,我们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一种安静、柔和的气氛中来进行绘画创作。这样一来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培养了幼儿专注的作画态度,通过听听、画画,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美术表达语言,还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上有时还可以采用临摹与创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重点、难点部分,可通过示范让幼儿掌握,但要避免因示范影响幼儿想象。如,在中班教学中,我提出了绘画条件:一只大象、一个小朋友,并就这两个对象作了适当的示范,再由幼儿自己设计画面构图。幼儿画了各种情景的画面,有“小朋友骑大象”、“小朋友在围栏外看大象表演吹口琴”、“小朋友喂大象吃甘蔗”、“大象为小朋友表演杂技”等等,表现了幼儿想象的发散性。又如,在上《画葫芦》的课的时候,采用了梦的教学形式也很受欢迎。在幼儿作画之前,让他们做了一分钟的梦,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他们心中的葫芦,做完梦后,当问他们梦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梦到葫芦长出了手、脚,有的说梦到葫芦娃娃开汽车,有的说葫芦娃娃一起上街买衣服等等。当他们作画时,把自己的想象画了出来,他们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是让人吃惊。在美术教学中让幼儿这样“做短梦”,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以发展,使他们能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作,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飞速发展。
四、运用生动的语言也能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小班画小老鼠时,教师说:一条小路,变座小桥,小小眼睛,短短胡须,长长尾巴。通过形象的语言,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多种姿态的小老鼠。又如画“烟火”时,师导语:先画一个点,上面画画、下面画画、左面画画、右面画画、红色画画、黄色画画、绿色画画。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簇美丽的烟火就画好了。形象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更好。如学画长颈鹿教学中,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想想看,长颈鹿会怎样活动,什么时候的长颈鹿最美,最神气”以激发他们的画兴和灵感,引入追求构思美妙的心境。幼儿则在画面上画出《长颈鹿赛跑》,长颈鹿《带小动物去旅游》,还有的幼儿画出了长颈鹿伸直脖子在《和太阳说悄悄话》呢。
五、在绘画指导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但对幼儿影响最大,创设轻松、自由、鼓励、支持的心理环境是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主要条件,这些能够给幼儿树立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幼儿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对创作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往往能画出有独特创意的作品。如,在一次小班幼儿绘画中,有个孩子只画了一条直线,且面露难色,老师就对他说“噢,挺好的,像只蚯蚓,又像小棒,你想让他变成什么呢?”老师轻松、鼓励的语气,消除了幼儿胆怯心理,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再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小动物过程中,有一名幼儿不小心将黄色和蓝色的水粉颜料全碰翻了,洒了一桌一身,这在以往或赶上没有经验的教师,势必会责备孩子不注意,而当事教师没有这样,她首先想到的是教师提供的空间和用具的不便,“这儿太窄了。”接着迅速作出了调整,将桌上的所有材料挪到开阔的一个空间,继而充分利用洒在桌面上的颜料,随机引导幼儿观察两种颜色洒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变化,有这方面经验的幼儿说会变色,于是教师感兴趣地说“是吗,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那么,咱们试一试好不好?”在一片“好”的赞同声中孩子们纷纷进行尝试、应用,有的说变成深绿颜色了,有的说不是深绿是浅绿,有的说“我调的颜色可以给小羊画些草吃”,有的说“我调的颜色正好给我画的小熊猫画些竹子”,一时间幼儿兴趣高涨,教师因势利导“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你们的结果不一样吗?‘老师好奇的提问,立刻得到回应,一个幼儿迫不急待地说”水放得多时,颜色就是浅绿色,水放得少就是深绿。“教师微笑地竖起了大拇指,孩子的兴趣更浓了,跃跃欲试,又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是不是别的碰到一起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这样,那它们会怎样变化?是不是我想用什么颜色时就不用发愁了?这样不仅当事幼儿的自尊心得以保护,教师随机的教育引导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未知欲望,在尝试、操作中,幼儿的想象创造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再次,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孩子的质疑问难,允许问为什么,使他们的思维越过所观察事物的表面而进行美妙的联想,这样可以使幼儿从普通现象中找到与众不同的深刻题材。比如看到枯萎的大树,有的幼儿想到了《保护自然环境》、《救救大树》,而有的幼儿则从人病了可以医治展开联想,就产生了《给大树打针》这样的优秀作品。
六、优化评价方式
     (1)建构评价的新观念,必须持欣赏、接受、爱护的态度
      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必须持欣赏、接受、爱护的态度,珍惜幼儿独特的创造。我们依据“新、稚、真、满”的标准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在构思上更多地鼓励那些新颖独特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稚”指童真稚趣,作品内容充满儿童气息。“真”指作品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作者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眼高手低,想法很多而表现手法很贫乏。“满”指画面丰满、色彩丰满,注重幼儿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以及对线条的大胆勾勒。如幼儿画了许多的圆圈,成人看来比较零乱,幼儿却认为他在画蜘蛛结网,这时就应对其想法加以肯定。如画“喂小鸡”,鸡会比人大。他们对一草一木,花鸟鱼虫,小猫小狗都视作有感情、通人性、懂语言的朋友。他们的画中,太阳和月亮手牵手,老鼠和小猫交朋友。有个孩子把猫头鹰画得笑咪咪的,很可爱,并把羽毛涂成五颜六色,十分漂亮。小朋友说他乱画,老师让他讲讲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别人都说猫头鹰长得难看,叫声也难听,是一种凶狠、可怕的鸟。但老师说猫头鹰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朋友就应该可爱。”在这些朴实、稚拙,毫不造作的形象中展示了幼儿真、善、美的情感。这也正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露。“真”本身就是美,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我花费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这种独特的情趣正是儿童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2)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在过程中评价,即注重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和思维及创作的过程, 它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作品,及时肯定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帮助幼儿找到合适的表现手法,能将自己的想法合理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是在幼儿完成作品后评价,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将其张贴出来,通过教师的指导评价,看看别人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又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优点,即“学习他人的长处,使自己得到不断提高”。还有一方面是给幼儿自我评价的机会,即让幼儿就自己的作品发表他们自己的主见,这种评价能使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教师了解孩子的想法,教师在倾听和肯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些建议。
      常言说:只要肯探索,总能找到路。随着社会人才的需求,教育目标不断的更新发展,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方法也在更新,这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首先更新观念,我想,只要不断的探索、尝试、总结就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学方法;达到目标,也能感到自己时时刻刻在创造着不同的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如何让3—7岁幼儿绘画起步

下一篇: 浅谈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教育评价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