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聋哑女描绘人间大爱
——记曾毓珺蒙眼绘画感恩励志的事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吴志刚
曾毓珺给学生现场示范蒙眼作画。
21岁,是人的一生中风华正茂的季节。在这个花季里,“90后”聋哑女孩曾毓珺忙于教盲人绘画。她蒙眼作画,向大中专院校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恩情怀。
曾毓珺,心中有爱,并以实际行动,向世人传递心中的爱。
励志:蒙眼作画受学生称赞
9月28日下午,南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礼堂内,一场“用美德润育生命,人生将自强不息——感恩励志报告会”正举行。
曾毓珺,是这次励志报告会的主讲人。
“曾毓珺是名聋哑人,特教老师,已经教会8名盲人绘画,有蒙眼作画的本领。她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举办了个人画展。”当主持人介绍曾毓珺的情况后,全场800多名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了讲台上个头不高的女孩身上。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盲人看不见任何东西,怎能画出想要的画呢?“不管是画人物肖像,还是画一件物品,可用手抚摸实体,让绘画者感知、认知这些东西……”曾毓珺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疑虑。
台上,工作人员拿出纸、墨,为曾毓珺作画做准备;台下,几百簇目光齐聚于她。几位同学窃窃私语:“蒙上眼睛能画出雄鹰?”后排的同学站起来预探究竟。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曾毓珺从容地带上黑眼罩,右手拿画笔,左手在宣纸上定位。她的画笔像武林大侠手中的利器一样,在纸上挥毫泼墨……
几分钟后,一只高瞻远瞩的雄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紧接着,一幅“一花一世界”的蜻蜓荷花图又问世了。顿时,会场掌声爆棚,很多同学用手机拍下这珍贵的画面。
“只要有原动力,用心做事,都会创造奇迹。”曾毓珺说。
“了不起!”、“不简单!”后排的两位女同学赞叹不已。张同学激动地说:“以曾毓珺姐姐为榜样,刻苦用功,学好专业知识。”
“为什么我要教盲人画画?”曾毓珺用手语比划着。“我有爱心!”在一旁的手语老师紧接着翻译。在近1个月时间里,像这样的感恩励志报告会,曾毓珺先后参加了6场,分别向各地大中专院校师生传递心中的爱。
反哺:感恩要落实在行动上
1991年12月,曾毓珺出生后,因先天性双耳失聪,父母将其遗弃在南宁一家医院的门口,被南宁市美术协会副主席曾柏良夫妇领养。后来,小珺微弱的发音功能完全丧失。
为了让孩子上学读书,养父母多次带她走进市区内的小学。但对方一看是残疾人,直言拒绝。曾毓珺幼小的心灵,不仅留下了对学习的渴望,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成为曾毓珺日后求知的原动力,一次次激励她求学上进。
曾柏良绘画时,小珺在旁边静静地看。慢慢的,她开始示意爸爸教她画画。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导中,曾柏良发现小珺有绘画的悟性。在曾柏良的引导下,小珺立志成为一名画家,要画出自己的心声。
蒙眼画画、用脚画画……一分耕耘,一份收获:5岁时,曾毓珺受邀到香港举办画展并现场表演国画;7岁时,其国画《我的小金牌》入选日本长野冬奥会文化艺术节绘画信函世界展;2007年,曾毓珺考取广西艺术学院附中美术专业,得到了专业的指导;2000—2009年间,曾毓珺的国画作品多次在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展出,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2010年10月,年仅19岁的曾毓珺作为特殊人才赴香港担任专职美术老师;2011年,曾毓珺获香港十大杰出残疾人士奖。
“我有今天的成绩,与生我、养我的父母密不可分,感谢他们!”曾毓珺心中有爱,并将感恩落实在行动上。
今年5月11日晚,在广西电视台《相亲相爱》节目中,出现扣人心弦的一幕:曾毓珺现场蒙眼挥毫作画后,提出要把此画送给天堂的妈妈(曾柏良第一任妻子)。
“妈妈我想念您!”观众听到她模糊不清的声音时,眼眶湿润了。随后,曾毓珺又吃力地说出“把画……送给现在的妈妈!”坐在台上的养母激动得落泪,走下台来和女儿拥抱。一些观众被眼前一幕感动,洒下热泪。
“我是孤儿,但我不孤独。家庭、社会给了我温暖!”曾毓珺一直怀着感恩的心,阳光地生活着。
心愿:让更多盲人享受精彩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曾毓珺的座右铭。在她赴港任教的一年时间内,先后教会8名盲人画画。盲人画的作品,犹如正常人的作品一样,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今年年底,曾毓珺将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曾毓珺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一个公式:心×能力×智慧=成功。她说,“心、能力、智慧”是决定“成功”的3个因素。如果“能力、智慧”是一个定数,成功与否取决于“心”。百分之百地用心做事,成功机率大;否则,成功机率为零。“心到”一切皆有可能。
感谢生命!感谢社会!曾毓珺的心愿是珍惜美好时光,教更多的盲人画画,让他们享受精彩世界!
上一篇: 城市雕塑该让公众参与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