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易拉罐变身工艺化画

2012-10-16 |浏览:2902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易拉罐变身工艺化画

  一位热爱生活的性情老人,以找乐的心情,捡拾起被我们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用那些碎片拼贴制作成一件件绝美的工艺画,将那些废弃的旧罐子变成极品宝贝,这让人们对于低碳环保,对于人生,有了更新的思考。

  位于北京西城阜成门的刘燮昌老人的家,因布满工艺画被西城区授予“家庭艺术馆”称号,不少人因此亲切地称他为“易拉罐老人”。

  几年间,刘燮昌已经做了三百多个易拉罐工艺画,大幅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小的有“玉鸟迎春”“四季花卉”。人物有《三国演义》中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无一不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刘燮昌退休之前曾是一名语文老师。2004年,他看到了一本介绍用铝箔纸制作工艺品的书,制作手法跟他当初给学生油印材料非常近似。“铝箔纸不正是易拉罐的原材料嘛!”想到这,刘燮昌将刻画蜡纸的铁笔又翻了出来,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易拉罐手工艺画的制作,一发而不可收。

  2005年夏天,刘燮昌开始着重在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上下工夫。

  他在已描有形象的铝箔纸上,用铁笔在形象的轮廓中进行按压,使得线条分明。为了凸显层次,他会用铁笔较粗的部分进行敲打和整平,这也是最难的步骤,敲打是最需要悟性的,讲究手法的熟练,指尖的感觉决定了作品成色的好坏。

  刘老师对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烂熟于心。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低碳的理念,他把所有的语文插图,都做成了易拉罐艺术画。比如杜甫的《石壕吏》、朱德的《我的母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等等。

  刘老师还积极参加街道、社区和大学组织的环保活动,给学生和环保手工队进行展示和指导,现场教大家怎样能把易拉罐变废为宝。

  随着作品的增多,易拉罐用量也越来越大。邻居、朋友纷纷送易拉罐支持他,他的画也只赠不卖。他免费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捐赠学校,馈赠亲友。

 

  文/兰屿王瀛

易拉罐变身工艺化画
 

 

刘老师用易拉罐铝皮为《皇帝的新衣》做的插图,远方有宫殿和白云
刘老师用易拉罐铝皮为《皇帝的新衣》做的插图,远方有宫殿和白云


易拉罐作品《宏业大吉》,由多种色彩的易拉罐做成
易拉罐作品《宏业大吉》,由多种色彩的易拉罐做成


刘老师为语文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制作的易拉罐插图 摄影/本报记者
刘老师为语文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制作的易拉罐插图 摄影/本报记者


刘老师结合自己创作的《石壕吏》插图,向中学生讲述语文课
刘老师结合自己创作的《石壕吏》插图,向中学生讲述语文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悟道》引发轰动

下一篇: 苏州裸女雕塑被移走城雕究竟该谁说了算?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