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中堂
释 文:
柱地撑天阅古今,红尘高度壮千寻。四时炉瀑可长赏,百态岭峰休细吟。得意匡山生画眼,多情庐月纵诗心。登临莫把景穷尽,留取天真访圣人。
七律·登庐山 何流并书之
|
|
草书对联
释 文:
滂沱秋雨千山黛;浩荡春风万里晴。
|
|
|
草书团扇
释 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句 何流书
|
|
何 流
书法创作,是将有形的汉字,通过无形的空间转移到纸上来的视觉艺术。这种汉字艺术的二度创作,应该是一种既能震撼视觉的公共空间艺术,又是一种能使人看得懂的视觉艺术。因为只有易懂的艺术,才会易记、易传。
书法不但提倡形式的装饰表现,更注重字里功夫的修养。因为,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只是装饰的表面,更重要的是书写的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本身。
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书法艺术之巅峰,但因它的欣赏难度大,往往读者群少,曲高和寡。因此,草书要做到既有艺术性,又要让人看得懂,两者结合之难不亚于头顶砖头跳高的游戏。草书创作是书法家追求的高境界。
我觉得每当一幅自认为满意的作品创作完毕,心中就有一种莫大的兴奋与收获感。对文字、笔墨、纸张的驾驭感和征服感,常使我激动不已,使我在浮躁喧嚣的时下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书法创作有时就像作文。有时有了较充足的素材,却苦苦找不到合适的首段文句;或者即使有了构思精彩的开场白,却又一时组织不到理想的素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暂时放弃。
在书法创作实践中,一幅书法作品能否创作成功,往往取决于前几个字,倘未写好,就会破坏正常的创作情绪,即使勉强写下去,效果也不佳。
书法,必须以较深的古典文学功底为支撑。如果对书写内容不熟悉,或者对文中的字词表意不懂,写几个字就要去看原文,这样势必造成不达情、不表意,境界不高。这些年来,我在诗词、楹联方面用功较多,平时创作内容大都是自撰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诗词、楹联的创作中,我认为嵌名楹联最难。嵌名联就像一种命题作文,若要求“同位嵌”,就更难了。虽然难,但我却喜欢。
2002年,我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创作班上,沈鹏先生为学员现场演写了一幅作品。事前,他很慎重,试笔、试墨、试纸,有好几分钟。我们着急地等待着。沈老猜出了我们的心思,他放下毛笔说,我将要写的这幅字,已经练习几天了,即便如此,在这里我还表示是试写,如果没有写好,就再写,我不能马虎随便地写,而是要对大家负责。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沈老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他对书法创作的认真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多年来,我创作也一直以沈老为榜样,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因为我深知,我的字一旦公之于众,就不仅仅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社会的,属于社会的公共空间所共有的。我外出从不带印章,如有人索字而推辞不脱,便会把对方姓名、地址及书写内容记下,带回书斋,静下来,精心创作好再寄送出,一般不会在现场马虎应付。
中国书协会员这个艺术头衔对我有压力,当然更多的是动力。尽管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了一些小收获,但我远未到达登峰造极之境界。因此,我每天都在耕耘、探索,并时常反躬自省,向别人学习,向古人学习,寻找差距,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奋斗不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秩名,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