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刘仁杰艺术

2011-05-24 |浏览:3815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本报记者/杨 竞
本报记者/杨 竞

  在全国的一些重要展览和大赛中,刘仁杰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的作品曾连续四届入选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其中就有三次获奖;在总共举办过的三届中国油画展上,他的作品还是届届入选,并又有两次获奖。

  走近刘仁杰采访他时,感觉他淡定、沉静,没有一丝浮躁心理。谈起在绘画方面的作为,刘仁杰平静地说:“每一个人对于成功都有自己的界定,我觉得评价一位画家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画了一张或是几张好的画,而是全面、完整地看其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对于所生存的时代精神的准确体悟,以及属于他的时代的创造性的视觉表达。 ”

  刘仁杰的作品如他的人一样,是那种静寂无声的状态,比如《通道》、《绿地》、《夏》、《雁南飞》等,即使《风》这样的作品也给人一种宁静。他有着自己固有的创作状态,他画画的时候,不会制造任何声响,没有音乐,没有别人,画室静极,在一块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心理领地,一块专门为他量身打造的空间里工作。刘仁杰说,他是一个喜欢静默的人,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交流,因此,对于外界的心理反应也显得细腻而敏感。在作品中,他有意排斥掉生活的、直白的、合理的、亲切的成分,制造出平静甚至是冷冰冰的画面氛围,有益于他的心理表达,同时也会造成同观者的心理距离,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让其从中自由地感受与解读。

  刘仁杰对自己的期待很高,艰辛的探索与体验便不可避免。

  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大连的刘仁杰,历经各种坎坷和磨练,深味生活的三昧。 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一帆风顺,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更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参展中获得各种荣誉。荣誉的获得没有引发他对物欲与拜金的狂热,相反,他陷入了更深层的思索,作品中对文化的关注和焦虑更明显。

  刘仁杰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在全国十一届美展中获提名奖的《城NO.4》就是一幅关注城市人生存状态的作品。画面上一男一女在一个房间里对坐,互相对看,虽然他们的距离很近,但他们很难走进彼此的心灵,城市高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陌生感越来越重,这是一种无奈。其实,几年前,他的作品《岛》就已经准确地捕捉到当代都市生活中流动和变化的某种情绪。刘仁杰说:“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加速变化,迫使着我去不断重新适应与之共生的环境,寻找新的语言来描述过去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情绪和感受。于是,我放弃了乡土题材,转向了对生活在其中的城市题材的描绘。 ”《喘息》系列作品得到美术界的关注,谈起创作的初衷,刘仁杰说:“爬上一座楼顶,你就会立刻感到这个城市在颤动,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这是城市的喘息。这声音会给人以兴奋,给人以紧张,给人以恐惧……这声音又无所不在,即便把自己关进画室里,窗户紧闭,城市的轰鸣也会时强时弱地隐隐透入,伴随着自己微弱的喘息声,也会时常带来一丝丝的紧张与思虑,我只是试着把这种难以具体化的心灵颤动一点一点地固定在画布上。 ”

  然而,采访结束时,记者还是感觉到,刘仁杰和他画中的人物在无声无言之中。刘仁杰说:“关于我自己,从没有讲过这么多的话。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刘仁杰艺术,作者:秩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 探秘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下一篇: 武术之美与美术之美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