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笔墨千载也风流

2010-10-27 |浏览:154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中国绘画作品流入日本曾有两次浪潮,其一是在12世纪至14世纪间,史称“古渡”;第二次则发生在20世纪初的数十年里。不少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画作,流散东瀛已久,成为日本国宝。
  由上海博物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目前在沪展出。借此展,流入日本的中国早期绘画珍品回乡省亲。使得国人有机会近距离观摩丹青遗珍。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亦有不少珍品加盟,从而第一次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宋元中国绘画的体系。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表示,这是上海博物馆继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2005年“书画经典——故宫、上博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2006年“中日书法珍品展”之后,又一次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的大荟萃、大检阅、大展示。展览集聚了唐至元700多年间的绘画传世作品60余件,也是一次完整的宋元中国绘画体系的呈现。
  展览依题材设“史事逸闻”、“佛道神话”、“山川意象”、“文士情怀”、“花鸟生趣”等五个主题,以日本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唐宋元绘画精品为主体,39件(47幅)参展作品汇集了流传至日本的中国早期绘画之大部分珍品,其中不少为传世的赫赫名迹,如传南朝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传王维《伏生授经图》、传五代石恪《二祖调心图》、传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燕文贵《江山楼观图》、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南宋郑思肖《墨兰图》、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等,都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画迹。
  画中有史 亦画亦史
  中国绘画以写意著称,亦有写实一面,所谓“史事逸闻”便是顾名思义。展品中最早的一件神道画,为传南朝梁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此图历来著录推断作者有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梁令瓒等说,近人分析画风,认为系唐梁令瓒画较为可信。图已残,存五星和自“角”至“危”十二宿神形,画家赋予星宿以人形、兽形、鸟形等奇特的形象,蕴涵着对自然神的崇拜以及对天文学中哲理因素的理解。
  展品中绘写历史人物故事最早的是唐王维(传)《伏生授经图》,此图描绘的是秦博士伏生在齐鲁大地上讲授《尚书》的情景。唐代皇家和士大夫提倡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伏生授经图》正是为传授儒家经典的历史人物写照。此图运用高古游丝描,精细流畅,格调古朴高雅。
  女道士宫素然的纸本水墨卷轴《明妃出塞图》以白描手法绘出昭君远嫁的不舍和离情,马啸西风,旌旗猎猎,构图看似清减其实空间感和层次感极好,昭君在视觉中心处,怀抱琵琶,凝眸回首,画尽几多凄凉哀婉。
  传北宋李成所作的《读碑窠石图》择取曹操与杨修的观碑轶事。相传曹操与杨修路遇《孝女曹娥碑》,碑上有蔡邕所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原是个字谜,杨修当时就猜出了谜底(绝妙好辞),而曹操在走出30里后才想出来,所以曹操对杨修感叹:“我才能不及你。”这幅《读碑窠石图》上,曹操骑马上,杨修拄杖立于马前,碑石立于乱石和虬枝中,画面兼有山川意趣和叙事色彩。专家指出:画上树木绿叶全无,枝条伸展肆意,如螃蟹横行,凌乱张狂里暗藏狷气,这就是李成画风中最特别的“蟹爪树”。
  禅宗绘画 风格狂肆
  中国佛教中的禅宗,在宋代以后传播渐广,并进入极盛时期,同时产生了与禅宗思想相关的绘画制作。画史上常把所画内容是禅僧或禅宗故事、作家身份是禅僧、表现方式为禅宗余戏等的作品,概称为“禅宗绘画”。值得珍视的是,此次大展中还有不少为国内各博物馆收藏甚稀甚至阙如的画家画迹,如南宋梁楷、牧溪、玉涧,元颜辉、因陀罗等画家的禅宗画。
  禅宗画崇尚笔墨简练,风格狂肆,追求空灵的表现形式。此次画展的重头戏当推宋代末年从画院转而为禅画之大师梁楷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中日两种绘画传统中都受到珍视、宝藏,但两者所指的不是同一类作品,其区别之大甚至使梁楷看起来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家。中国收藏家所承认和收藏的梁楷是天才的画院名手,代表作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篱高士图》。当中国收藏家想起梁楷的时候,也很可能会记得画家一生享有的绰号——“梁疯子”。最符合“梁疯子”这一形象的代表作则是《布袋和尚》,这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册页上有梁楷的署款,画家刻意运用粗放的笔触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减笔画”大师的梁楷之作仅存于日本,本次参展的有两幅名作——《六祖截竹图》和《李白行吟图》。《李白行吟图》更以简练的浓淡粗细笔墨,勾画出李白吟哦踽行的潇洒情态。这类减笔画风的作品应是梁楷走出画院后,在禅风熏染中形成的新格。
  亦真亦幻 气吞云梦
  对于此次展出的山水画作品,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向记者介绍,此次展出的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尤为值得关注。李氏《潇湘卧游图卷》可视作技法和意境的双重巅峰,这轴长卷曾是乾隆皇帝珍藏的四卷之一,卷首有乾隆题字“气吞云梦”。据传,南宋高僧云谷云游30年后,回到故乡吴兴金斗山中隐居,他足迹遍四方,却未曾游览潇湘,引以为憾,便请了画师李氏为他画下那方山水,挂于屋中,不出门就可云游。此画作于南宋年间,显见受了米家山水的影响,画风空灵散淡,远山空■,云海茫茫,江水共长天一色。画面冲淡疏朗,温柔和大气并存,当真对得起“气吞云梦”这评价。
  此外,南宋的《西湖图卷》,用鸟瞰的视角描绘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比较写实地再现了西湖全景。全图用淡墨勾皴点染山峰、树木、地坡,简笔勾勒屋宇、桥梁、寺塔和舟船,皴染的笔法缜密而柔婉,墨色混融虚和。此图技法全然不同于南宋流行的李、刘、马、夏画风,而与赵令穰小景山水、米氏云山画风有着内在的关联,可以看作是董源江南水墨山水传承下来的一种变体。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山石坡陀,林木萧疏,中景湖光波影,隔河远岫遥岑,一片空明寥寂的境界,传导出他脱俗离尘、追求澄沏清寂世界的心志。
  互动互补 多姿多彩
  专家认为:日本的中国画收藏仍存在着其他的一些明显的断层。他们缺少那些追随董其昌的正统派山水画家的作品,缺少“四王”和其他十七、十八世纪画家的作品,以及更早的元四家的作品。值得赞美的是,在本次展览中,元四家作品之缺失已被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倪瓒和王蒙等山水名画所弥补。
  上海博物馆此次参展作品有20件,同时应邀加盟的故宫博物院参展作品2件,辽宁省博物馆参展作品4件。三馆展品遴选了有代表性的作品参展,精品聚集,其中包括北宋郭熙《幽谷图》、王诜《烟江叠嶂图》、张激《莲社图》,南宋梁楷《八高僧图》等名迹。更多选入了文人画系统的画家作品,如元赵雍《竹西草堂图》、朱德润《秀野轩图》、倪瓒《渔庄秋霁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王冕《墨梅图》等作,与日本各馆展品互动互补,较全面地反映出唐宋元这一中国绘画历史上最辉煌时期,多姿多彩的经典风格面貌和各种流派的风格特征。
  弦外之音 值得深思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高居翰(James Cahill)毕生从事中日绘画研究,他对此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中日鉴藏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们依照彼此差异悬殊的趣味和信条,为我们保存了如此丰富、品类各异的中国绘画。”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现任美国吉海湾大学终身教授的洪再新认为:目睹这些被排除在本土主流收藏之外的禅画和院体作品,在邻国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被定为“文化财”、“重要文化财”和“国宝”,我作为杭州人,真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感受。中日两国不同的收藏实践,帮助我们来看待不同文化语境中“我者”和“他者”的关系,尤其是它对促进中日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认知作用。日本素有“亚洲的阁楼”之誉。近代以来,日本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大多由著名的私人藏家捐赠,像“爽籁馆”全部藏品落户大阪市立博物馆,就是楷模。而且,近代日本收藏的范围又扩展到中国当代绘画和西洋绘画。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亚洲美术馆(仅旅顺博物馆有日据时留下的一小部分亚洲文物)和世界美术博物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艺术独特、经济正在日益繁荣的现代大国,国人不要被文物“回流”的单向思维所局限,而公私藏家应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各国艺术精品,努力建立起国际一流的世界美术馆。我想,这便是“日中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大展的弦外之音。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论冯建吴的绘画艺术

下一篇: 黄才郎:美术馆不该卖门票 台湾公共艺术很成功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