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兰艺评析

2013-04-27 |浏览:2680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莲瓣兰(CymbidiumLianpanTangetwang)属春兰中的一个品系,因其花萼呈三角披针形,花瓣短而宽并向内曲,犹似荷花的花瓣形,故以花喻花,称之为“莲瓣兰”。莲瓣兰主要分布于滇西北一带金沙江上游、怒江、澜沧江两岸的高山深谷之中,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僳傈族自治州、保山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四川西部邛崃山脉延伸带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及四川南部川滇交界处的会理县分布较为集中。
  莲瓣兰,叶形多呈垂曲、斜立或直立型。叶色浓绿或黄绿,有光泽,叶脉明亮。单株叶片一般6-7片,多叶品种可达10片以上;叶宽0.4-1.0cm,宽叶品种可达1.2cm以上。叶长30-80cm。健壮成株具有3-4片厚实的鞘壳,鞘壳较春兰的短小,紧抱叶脚,使兰株显得挺拔飘逸,生机盎然。
  莲瓣兰大多于8月中、下旬开始萌发花芽,12月抽莛,翌年1月始花,2-3月进入盛花期。莛高20-45cm,莛花2-3朵,花径4-6cm。花朵萼片多呈三角披针形,花瓣短宽向内曲。唇瓣上多分布有红色或紫色的斑点。雄蕊和雌蕊合生而成柱状,俗称“鼻头”。莲瓣兰按花色分,有红、白、黄、绿、麻壳等品种。按花艺分,有梅、荷、水仙、蝶花、复色花、覆轮花、缟花、水晶花、奇花等。按叶艺分,有瓜艺、履轮艺、缟艺、斑艺等。
  兰花作为一种园艺花卉,兰花种植(以城镇居民为主)已成为我州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为促进我州兰花种植业的发展,充分挖掘滇西北特有兰种━━莲瓣兰潜力,将莲瓣兰艺发扬光大,使之走向世界;同时加强滇西北莲瓣兰种质资源保护。作为农业科技界,我们有责任对莲瓣兰的开发利用作些深入的研究。
  1、莲瓣兰的鉴赏
  1.1莲瓣兰种的鉴别。随着兰花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近年来其价格一路飞涨,实生草每株售价达2-10元不等,有的竟高达数百数千元以上,形成了“兰花无价”的市场态势。部分兰商为谋取暴利,大力发动山区农民采挖实生草拿到市场上销售。在下山实生草中兰花种类较混杂,往往是莲瓣、朵香(春兰)、豆瓣(线叶春兰)、火烧兰(蕙兰)、绿兰(送春)等混杂一起。兰花种植中品种选择是首要的一步,下山兰草株叶零乱,植株瘦弱、残缺不全;并且朵香,绿兰等兰种叶片与叶柄交接处具有一环状的叶指环(俗称叶关节),鉴别起来较为容易。而莲瓣、豆瓣、火烧兰实生小草则较易混淆。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并结合兰艺前辈的经验,总结了其鉴别方法:
  ①莲瓣兰叶片主脉两侧分别有一条主侧脉,主侧脉明亮,主侧脉边缘呈暗绿色,使主侧脉形如一条中间流水,两侧沟埂长满绿草的水沟。在主侧脉与主脉之间,主侧脉与叶缘之间还有两条次侧脉,但用肉眼看不明显。莲瓣兰根粗长圆润光亮。叶片叶质细腻,富弹性,鞘壳紧抱叶脚,株形紧凑,鞘尖大多具润的感觉。
  ②豆瓣兰叶片主脉相当透亮,在主脉两侧分别有两条明亮凸起的主侧脉。主侧脉形如只有水,没有沟埂的水沟。主侧脉与主脉间有一条次侧脉,但不明亮。主侧脉与叶缘间有一条次侧脉,相当透亮。豆瓣兰叶质粗糙,叶片弹性差,鞘壳抱叶脚不紧,坚硬。根粗长但根面凹凸不平。
  ③火烧兰叶片主脉从叶背凸起透亮,主脉两侧分别有一条从叶面凸起透亮的主侧脉,主侧脉与主脉间有一条凸起透亮的次侧脉,主侧脉与叶缘间有两条凸起透亮的次侧脉,紧*主侧脉的次侧脉较紧*叶缘的次侧脉粗亮。火烧兰叶质粗糙,叶片弹性差,鞘壳尖硬如刺。
  1.2莲瓣兰花艺鉴赏。莲瓣兰花朵按造型和组合的和谐美,并根据传统以萼形定瓣型的理论。
  第一品位的莲瓣兰瓣型名花是梅瓣花。梅瓣花所必备的条件是:
  ①花容端庄,结构圆结,质地厚实柔润。
  ②萼端宽阔呈圆形,萼体短(长宽比2:1为佳),萼基细小。(约为萼端宽的1/3)。
  ③萼缘紧边呈里扣状。
  ④花瓣(捧)必须起兜肉质化(硬捧)。
  (5)唇瓣(舌)坚实形短而状圆,舌态平伸或上翘。
  第二品位的莲瓣兰瓣型名花是荷瓣花。荷瓣形花必备的条件是:
  ①萼片长宽之比必须在2:1之内,越接近,品极起高。
  ②萼片必须有放角收根,萼缘紧边内卷。
  ③花瓣(棒)肉质厚,圆实先端往内收,两棒瓣紧*盖住鼻头,即不开“天窗”。
  ④唇瓣形大,允许下垂而微后卷。
  第三品位的莲瓣兰瓣型名花是水仙瓣花。水仙瓣花必备的条件是:
  ①萼片稍长并阔大,状如两头细,中段弧圆的梭形。萼端可有尖锋,萼基要收细。
  ②花瓣(棒)必须有起兜或浅兜,棒瓣起兜的水仙瓣型花才称得上“仙”。
  ③唇瓣下垂而微后卷。
  其余瓣型花如竹叶瓣、鸡爪瓣等均入不了品,但奇花类则另当别论。如剑阳蝶(萼片1/3—1/2蝶化)、苍山奇蝶(主萼片与棒瓣蝶化,全花蝶化面积达90%以上)、碧龙蝶(主萼、棒瓣蝶化,并且多舌)等,蝶化性状稳定,花色俏丽,为蝶花世之珍品。
  色花中的碧龙红素色彩艳丽,为莲瓣兰珍稀红素品种。剑湖奇(莲瓣兰奇花素)、碧龙奇莲,唇瓣花瓣化,为目前发现的莲瓣兰原始种之珍品。翠晶红轮则为莲瓣兰水晶花之珍品。
  1.3莲瓣兰叶艺鉴赏。莲瓣兰叶姿以矮、短,兰叶疏密有致,婀娜多姿为美;此种叶态植株大多能够花开叶上。其次是叶面上存在黄色、白色、水晶、图班等艺向。矮种和叶艺品往往能够出奇花,从而实现花艺双全,给人与此花只应天上有的美感。
  莲瓣兰叶艺形式主要有爪艺、履轮艺、缟艺(中缟、班缟、片缟、云井)、斑艺(虎斑、蛇皮斑、金沙、中斑、中透、切斑、绯斑、镶嵌、晃、曙),以及缟艺与斑艺同时出现的缟斑艺。水晶艺则有龙形水晶、凤形水晶、虎形水晶等形式。图斑艺的基本形式则有平滑艺、皱纱艺、蚀入艺、火烧艺。
  1.4莲瓣兰名花鉴定。从下山生草或未见花的莲瓣兰草中鉴定出色花、瓣形花或奇花则是从古至今莲瓣兰艺的精髓所在,也是兰花爱好者追求的兰艺最高境界。
  《兰惠同心录》、《岭海兰言》、《兰惠镜》等古代兰花著作和当前兰艺界名品鉴定的经验分析:除莲瓣兰中的白花素心,瓣形花能在未见花的情况下作出较准确的推断外,其余色花、奇花类均难以准确鉴定。但由于任何事物均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寻,我们只要从莲瓣兰植株的整体出发去耐心探索,鉴定色花、奇花类还是有章可循的。
  1.4.1莲瓣兰素心花的鉴定。由于莲瓣兰属于春兰中的一个品系,故春兰素花鉴定方法仍适用于莲瓣兰。鉴定素花品种主要是观察新芽及成株鞘壳。如果新芽鞘壳呈白色、白绿色、绿色或白色鞘壳上又具深绿色的脉纹,除此无其它颜色,并且鞘壳尖部具透明的水晶嘴;成株叶质精化内蓄,富有弹性,叶色黄绿或浅绿色,则定是白花素心品种无疑。如新芽呈红色、黄色、紫红色等,并且整条芽具有水晶状的透明质感,经脉内不含其它色素,则有可能开出红素或黄素花。
  1.4.2莲瓣兰瓣型花的鉴定。《岭海兰言》:“叶质贵厚,叶色贵莹,叶脚贵健而坚,叶尾贵软而夸,抗(主脉)贵浅而平,筋骨(叶脉)贵藏而不露,鞘贵直立而脚收,芦贵大而叶细。”《国兰鉴定学》:“叶片厚重而挺拔,或柔实且收尾圆钝起兜清晰,叶面起龙形,叶中骨透明是希望开好的条件。”均对鉴定瓣型花作了论述。
  实践表明莲瓣兰梅瓣花花芽在苞片内如桂圆核,叶鞘组织致密质硬,鞘尖如刺,叶质厚重,叶尾圆钝或呈针尖状。莲瓣兰()与豆瓣()杂交所得后代以及矮种带高瓢叶开出梅瓣花的可能性较大。莲瓣兰荷瓣花,花芽在苞片内形如橄榄,假鳞茎粗大圆实。新芽第一片叶鞘圆钝,紧抱兰株根部,鞘尖里扣起兜,而上部叶鞘外伸,叶片肥阔厚实,收根,叶尖圆钝。
  1.4.3莲瓣兰奇花的鉴定。从植物学的角度讲,“花是叶的变态”,鉴定奇花应根据《全息生物学》的生物全息律:生物体上一个全息胚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有各自的对应部位;全息胚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胚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全息胚上其所对应的部位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各部位在一全息胚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规律相同;在生长轴线连续的两个全息胚,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端总是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从而总是对应的两极联在一起。
  由此以假鳞茎为中心,根部出现鹿角状根,鸡爪状根,树枝状根以及多分节根,则有可能开出多瓣多舌奇花。同时片数达10片以上的多叶草,叶形、叶齿、叶尖多态,叶背主脉长毛刺以及叶片具有水晶斑、缟等均有开蝶花、水晶奇花的可能。奇花的颜色则由新芽鞘壳上经脉所含色素定论。
  2、莲瓣兰的开发利用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莲瓣兰主要分布于滇西北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南中幽芳录》载,公元1393年宝姬就在点苍山尖底峰脚下,中岳溪北建兰苑,并携童子走遍三迤群山巨川,广罗幽兰。当时大雪素就已在段氏宫庭中有栽培,成为段氏名花。
  进入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兰花栽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通过几年的无序采挖,我州主产莲瓣兰的大理苍山、云龙检槽、巍山五印、弥渡九顶山、剑川老君山、鹤庆马耳山等地区莲瓣兰野生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今莲瓣兰实生小草在以上山区已难寻其芳踪。
  在我州目前莲瓣兰已形成主要由坝区人工栽培,山区野生资源极少的局面。保护和开发莲瓣兰种质资源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在这方面以洱源县碧龙兰苑(中国莲瓣兰样品园)苑主李映龙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已将连瓣兰的保护开发上升到兰文化的艺术境界,重现了“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洛神赋》)的兰花艺术美。
  3、当前莲瓣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3.1莲瓣兰野生资源的保护。野生莲瓣兰发展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以及野生状态下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莲瓣兰物种性状的生物多样性,为该物种的繁衍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目前由于野生莲瓣兰被无序采挖,山区种质资源趋于浩劫净尽。而人工栽培则以无性繁殖为主,人工栽培由于生态环境较单一化,这必然阻碍莲瓣兰性状遗传的多样性。不利于该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竞快出台相应的文件、措施,加强目前山区仅剩野生莲瓣兰资源的保护。
  3.2莲瓣兰物种的研究。莲瓣兰作为一种优秀的园艺花卉,目前在我州对其生存环境、物种保护、栽培、育种、植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下山生草就因为生存环境变化和人们的栽培技术不过关,在栽种过程中中途夭折。并且人工栽培花朵往往难于受粉结实,有性繁殖受到遏制,给莲瓣兰性状遗传的多样性造成破坏,不利于该物种的生存繁衍。因此为保护莲瓣兰这一物种资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有关农业科研部门应及时行动起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3莲瓣兰艺的研究应上升到兰文化的境界。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上虾脊兰刻画图案证明我国早在史前就具有兰文化。《左传·宣公三年》载,郑穆公因兰而生,“刈兰而卒”。孔子有感于兰独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援琴鼓之作《猗兰操》。兰花因其株形典雅,花姿优美,叶态脱俗,幽香四溢,尤如来自天籁。人们在鉴赏兰花时已不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植物,通过心灵美的感受,已将其塑造成了一种文化━━兰文化。
  莲瓣兰作为中国春兰的优秀代表种,通过多年的开发、宣传,目前已为东南亚及国内众多兰艺家所接受喜爱,这是莲瓣兰的骄傲,亦是滇西北人民的幸事。在莲瓣兰的保护开发研究中,我们不能以兰论兰,而应将莲瓣兰艺上升到兰文化的境界,使莲瓣兰艺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美的享受。使大理的山山水水再现。“猗猗秋兰,植彼中阿”(张衡《怨篇》)的洞天美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国兰鉴赏

下一篇: 毕加索影响与评价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