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为艺术留一块空地

2015-07-20 |浏览:228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我发现即使热爱艺术的人也未能免俗,兴致勃勃大谈艺术商品化什么的,艺术如何保值什么的,我发现这个时代的人真的不懂欣赏艺术了。然而不懂欣赏艺术,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却是艺术的头号买主。拥有金钱的人买走了一切,金钱的全面胜利意味着艺术遭到了强奸。我的意思是指,无论是拍卖会上还是其他途径,那些频频举牌的人和大把抛钱的人成了艺术品的主宰,他们的口味就是当下艺术的口味,人们一致看好的是价位和由价位奠定的某个艺术家的身份,艺术本身完全退居其次。批评家和鉴赏家合伙加入这种大合唱,他们指天发誓说最好的就是最贵的,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他们深感有机会而不着实捞它一把便太傻了——因此出钱的人和吹嘘的人联起手来,决定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的出路。 

  我不反对艺术变成所谓的商品,其间没有大道理好说,简而言之,市场经济之下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变成商品。我要说的是,如果一个有钱的傻瓜听了别人的鼓吹,动了附庸风雅的念头,愿意胡乱花钱购买一大摞一文不值的艺术品,那是活该,他有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例如他听了所谓的行家们的蛊惑,收藏了几箱子几屋子所谓的艺术品,并且这些所谓的艺术品都是出自当下社会赫赫有名的所谓名家之手,我敢说他花的这钞票十有八九打水漂了,因为我知道当下愈有名的画家愈有可能假冒伪劣,他们的作品寿命比他们的自然寿命更短,真正是所谓的昙花一现。换种说法,艺术品和一般商品的区别在这里立即显示出来了,它不是实用的,不像一件类似于电器或其他物品,真假优劣用一用便可得到检验。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基本的审美眼光,却发疯似的“喜爱”艺术,这个人的脑子一定有问题。譬如有人对我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有的喜欢吃辣,有的喜欢吃甜。按我的观点,以这样的说法类比对艺术的喜爱,只证明他对艺术一窍不通。口味是地域的,从小养成的,四川人吃辣,上海人吃甜,山西人吃酸;对艺术的眼光却包含着长期的积累、训练、教养等等,需要文化素养,需要悟性——它不单是个口味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需要努力进入并不断拓展的精神向度的问题。我相信即使做艺术品投机生意的人也没想到把它当作实用品,他们也会人云亦云说两句艺术品属于精神产品之类的行话。“精神”加上“产品”二字,实际上就将一种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或者说,实的东西之中又带有虚的尺度。如何检验它的质量高低,它的真假和优劣(以古典的大家熟知的说法),需要一种非功利的、完全排除实用性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应该说,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是称之为批评家的人。 

  批评家的加入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他使混乱的无序的局面得以澄清,因为他懂得什么样的艺术品是优秀的,而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肯定有其特定的参照系,有其较为稳定的标志,即惯常称之为艺术史的东西。或许人们会说,我喜欢艺术,并不一定隆重到要与艺术史联系起来,我仅仅只是喜欢艺术本身而已。此话对于一般喜爱艺术的人似乎没错,他们喜欢艺术已经算是活出些品位了,比一掷千金吃黄金宴、包二奶养小蜜强出了许多。我想强调的是,喜欢艺术而不去研究或了解一下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停留在一种趋同的群众性的热情之中,这是具有嘲讽意味的。如果一个喜欢艺术的人对艺术史一窍不通,他对艺术的欣赏必然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因为他没法进行比较和鉴别,他只能跟在时尚潮流后面瞎起哄。批评家的作用是很大,可是我们为数不少的批评家不够格,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风气。我曾经称他们是抬轿子的轿夫,是的,他们没有履行批评家该履行的职责,而是一味的吹捧和无原则的哄抬,将一帮不谱的画家捧上天。翻开杂志或画册,这种倒胃口的文章连篇累牍,我怀疑我们的批评家是否真的称得上批评家,或者只是些端着批评家饭碗的骗子。几年前,国内许多“著名”的批评家联合发表过一则声明,表示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卖画发家致富,那么批评家只能利用手中的笔。他们公然为自己的文章标价,他们撕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赤裸裸向艺术勒索了。我承认,批评家不生活在真空中,他们需要常人需要的一切。但是,假如批评家一时间红了眼睛只晓得伸手要钱,谁出钱为谁抬轿为谁鼓吹,其做法与昧了良心受贿毫无二致。一位批评家老兄不无得意地对我说,前几天有人请我写了篇千字文,出手一万元(不知是不是吹牛)。他是该洋洋得意,但是我觉得恶心和作呕。 

  我相信,一个批评家不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不确立自己发言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人们便有理由蔑视他们,不把他们的评价当回事。如前所说,艺术的商品化造成了用价位来衡量某个艺术家的成就高低,最好的就是最贵的,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我们知道陈逸飞、丁绍光、刘宇一的画都创下过天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他们的名声随着他们的画价远播海内外。批评家在这样的强大金元势力面前或者哑口无言,或者使尽浑身解数帮其吹嘘,好像这些人真的是了不起的泰斗、大师。其实这些人不过是市场制造的神话,完完全全的泡沫现象,是典型的商业操作的结果。他们的作品与艺术的完美性不沾边,与艺术的当代性更没关系,丝毫没有参与到艺术史的建设当中——说白了是毫无意义和毫无价值的,只能被有钱的门外汉用来装饰墙壁。 

  我不愿看到一个艺术创作上的空白时代——由于商品化、由于商品化带来的肆意浮夸和实用主义,使得艺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艺术,说到底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如果它还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活力,保持着对世俗生活的反抗,那它必定是自主的自由的,拥有自己一块不可侵犯的空地:如果它真的被人们的世俗欲望所淹没,就别指望我们的生活里还剩下什么美好的东西。

作者:李小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为艺术留一块空地,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未来的坐标

下一篇: 最悲伤的羊:为什么卡拉瓦乔伦勃朗都爱画他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