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品牌意识

2015-08-04 |浏览:219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我发现,我们处于一个比差异、比区别、比特独的时代,艺术家几乎无一幸免卷在这个怪圈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相影响、交叉感染的结果。用历史学家惯常的话讲,叫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面貌。艺术家之间的差异、区别、独特等等,毫无疑问是好的,没有这些便是单调,便是灰色,正如以往我们经历的千人一面、人人雷同的局面。我想指出一点,尽管我非常赞成艺术家拥有个人符号、个人图式,并且以前也提出过,若一个称为艺术家的人,搞一辈子艺术而没有自己的个人符号、图式,他就是失败的,但是它们仅仅是一个前提,并不代表质量(和水准)的高低优劣。巴尔蒂斯说,个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共性和普遍性。我理解这话的意思是,个性只证明艺术多样性的可能,而共性和普遍性则能检验艺术的高度与完美。 
 
        当然,多样性(所谓的多元化)向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也给想像力的展现提供了余地。当下所有较为受人关注的艺术家,如刘炜、方力均、张晓刚、孙良、毛焰等,陈平、朱新建、常进、田黎明等,还有如张培力、王广义等,他们获取的一切,都归功于多样性铺垫的创作氛围,首先抓住个人图式,然后不断地加固,不断地成熟,变为凸现在艺术家群体里的眩目的招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一眼辨认出他们是谁,也无法提起许多兴趣去关注。在一个热热闹闹、张灯结彩、充满时尚风气的时代,不这么做便会备受冷落,谁都清楚,那滋味意味着什么?因此艺术家都很聪明——我是说,聪明的艺术家都懂得绕开这种困境必须首先让人认识你,知道你干了些什么。 
 
        谈这个问题,不是我想扮演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我很清楚——其实艺术家心里更清楚,这一点,没有谁能够教育谁,要不就该去幼儿园上启蒙班。我从我的视角出发,指出藏身在问题背后的某部分真实:一旦某个艺术家以自己的个人符号、图式立足于世,他的心态便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倾斜(尽管这种倾斜是隐蔽的不知不觉的),它伴随着艺术家越来越理智的、明确的意识,仿佛往后的所有努力都在维护、加固和稳守阵地,并将它朝极端方向发展。这么做,一方面有其必然性和有效性,因为创作总有其延续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某种自我维护的守成意愿,根子在其非艺术因素——譬如,画商的限制,市场的要求,以及艺术界的认可等等。 
 
        大家知道,商家对自己已经创出的名牌有一种绝对的品牌意识,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时加以保护,加以大力宣传,这一点是至关紧要的。然而艺术的差异、区别、独特性是否这么重要?我不想拘泥于概念之争,什么是个性的,什么是共性的,什么是独特的,什么是普遍的,诸如此类。艺术家的个人符号、图式,就其作品本身的风格、语言和观念的贯彻而言,受制于他对艺术的理解,全面反映了他的趣味、他的品位、他的格调——或高贵或平庸、或浮浅或深邃,反映了他的全部素养和潜质,今后的可能性和发展尺码。假使一个艺术家具有被我们称之为“大艺术家”的风貌,可以肯定地说,他对自己个人符号、图式的偏重远远不及对创造本身那么重视,那么忠诚。艺术家永远偏向于对未知的神秘的东西感兴趣,因为这才是创造的动力所在。个人符号、图式仅是让人辨认的标识,它既是艺术家独特才华的体现,是某种天启悟性的洒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有意无意的画地为牢的意图,它一旦形成便潜伏着拒绝吸纳、拒绝开放的危险。 
 
        我不反对艺术家对自己个人符号、图式的重视,然而我反对把它当成品牌,当成茅台或春兰。因为说到底,再特殊的个人符号、图式也只是某种标识,它不表示优秀和高度。即使某个艺术家因非常特殊的图式引起人们的好奇(甚至赞叹),还仅仅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它证明他在视觉的感受上独具特色,能够将现实的材料转变为图式的对象,将感觉转化成外在形式。——应该承认,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优点,一种不多见的才华,比之许多钻了一辈子牛角尖,最后什么也没抓住的庸才,已算很了不起,但是它仍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台阶。 
 
        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永远是一对矛盾。没有谁能不借助个体而直接达到共性或普遍。当下的艺术家注重个性化,是因为一个基本前提已经形成:艺术创作的相对自由和相对空间确实存在了。我们经历过以往那种单一、单调和单色,除了意识形态霸权的钳制,对艺术自身的认识也是原因的一种。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共性的和普遍的功利——意识形态霸权无疑是个性化的天敌,那么艺术完全成了外在于艺术之外的社会功利的奴仆。需要指出,以往那种单一、单调和单色正在被当下另一种单调的方式取代——以马尔库塞的话说就是,所谓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现实。由于个性化的泛滥,差异和区别是有了,可是人们在此平面上原地踏步,东张西望,丧失了攀登的雄心,连上进心都微乎其微了。个性化导致的不可比较性,其实同样受着普遍的功利所驱使,与跻身意识形态权势的诱惑不同,它的危险性不很显著,因而比较难以识别,谁肯指责必然的和必须的个性化呢?——然而,当下艺术界的平庸和杂乱是与它的泛滥有关的,而且,与以往的情况一样,似乎没有几个艺术家打算挺身抵抗。 
 
        我并不认为巴尔蒂斯的告诫是绝对真理,我只拿它当作当下状态的参照(有其警醒意义)。显然,巴氏要求的共性是一种对客观的普遍真理的崇敬,是对艺术最高典范的追求,是一种超越个人琐碎情感(欲望)而指向无功利无限境界,是美与和谐的完美显现,它与那种对个人符号、图式的迷恋毫不沾边。我知道对于艺术家来说,它太抽象,太缺乏操作性,它是一种精神高度的标尺,竖在面前,使那些从来没有过思想准备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家汗颜。是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讲,只讲究差异、区别和独特性的结果,已成为大部分艺术家挖掘潜力的真正障碍,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危险的症状——艺术家因各种非艺术因素的需求而源源不断制造“高级”行货,不断地媚俗,以致逐渐地出卖自己,给自己的艺术生涯早早画上句号。——我重申,个人的符号、图式能够体现差异和独特性,以区别于别人,但它们既不表示优秀与出色,也不表示高度及深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品牌意识,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衰落的科学_艺术和回归的技术-信息与理论

下一篇: 批评之论

-----主办------

河南省知青书画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